“机制化创新 数字化赋能”——北京市跨学科主题学习交流研讨会

发表日期:2024-05-24 来源: 作者:白俊萍
  为了推动跨学科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促进数字化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2024年5月22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教育集团承办,首师附朝阳教育集团五校协办的北京市跨学科主题学习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召开。研讨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全市教师同步观看。

  上午活动的主题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参与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王建平和教研员团队、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迅、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书记李泉、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书记冯长征、校长张英春、芳草地国际学校慈云分校校长于娜、白家庄小学迎曦分校校长辛君清、首都师范大学金泽小学校长蒋学凤、首师大朝阳金盏学校校长李欣。大会由北京市朝阳区教科院副院长曾庆玉主持。 

  前两节课,首师附朝阳教育集团五校37名教师上了33节研究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综合实践以及跨学科等多门课程。课后,市级学科教研员与老师们进行了面对面的评课,给与精心指导。接下来,各学校通过中国移动的数字教研平台,以“五方视频会议+其他两所分校直播”的方式全程在线上开展主题研讨与沙龙活动,体现了线上常态化集团教研的样态。 

  首先,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孙迅致辞。孙主任强调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提出教师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同时,也分享了朝阳区在集团化教研方面的实践探索,包括资源对接、组织活动的开展以及科技能力的培养等。孙主任希望通过这些实践探索,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创新。 

  接下来,五位校长围绕“目标、路径、机制--集团化教研实践探索”这一主题开展对话研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书记李泉主持。校长们分别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研方式的变革、学生贯通培养、学校文化认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理解与实践、集团化教研赋能教学改革和创新、围绕着基于集团化背景下的教师研训方式、打造数字赋能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新样态等多角度展开研讨。 

  最后,基教研究中心教研员张丹、秦晓文、刘玲、胡一平四位专家分别从学科育人、科学教育、跨学科融合、集团教研技术实现四个角度阐述了集团化教研的路径和方法,专家认为集团化教研是教育的本质,并指出了跨学科学习的核心素养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另外还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实践逻辑和组织学习的关键点,提出了跨学科教育的理念,如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同时要避免将知识仅仅应用于教学中。基教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进行总结发言。 

  第一阶段研讨,首先明确了集团化教研的价值逻辑,以适应新时代育人的整体要求。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集团化教研的一体化设计,以应对新问题和挑战。最后,要围绕集团化教育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实现自主高质量的发展。 

   

  下午活动的主题为“构建跨学科教研共同体数字化赋能跨学科学习”。参与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书记、副主任詹伟华、副主任王建平及综合实践教研室和数字教育研究室教研员团队,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沈欣忆、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主任钱守旺,小学教研室副主任孟青。基教研中心综合实践教研室主任梁烜主持会议。活动以“学科教研综合化、跨学科教研常态化”为方向,围绕跨学科教研共同体的组织形式、教研流程、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支架建构、数字化应用和教学实施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 

  首先,由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语文孙阳老师和首都师范大学金泽小学美术马俪芳老师合作带来了一节双师课,题目为:《规划颐和园研学路线》。虽然两个课堂同时以线上的形式呈现,但是整个过程流畅,老师学生间配合默契,课堂效果良好。 

  课后,基教研中心综合实践教研室主任梁烜和数字教育研究室主任王盈也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专家指出,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本节课选择具有综合化元素的主题——颐和园,并以丰富的元素如美术、建筑、山水园林等,为各学科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同时,备课重点研讨了跨学科设计的实践,强调了原始设计的重要性,两位老师在前期沟通后,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设计课程,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规划图片,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讲解景点特色。通过网络技术,双方学科的教学任务都得以有效结合。专家同时也提出了教研团队如何更好地开展教研交流,设计更有深度的跨学科学习是需要更加深入探讨的问题。 

  之后,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沈欣忆致辞。沈主任讲到,跨学科学习是一种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难题。跨学科学习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更是一种双向赋能的学习,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提升。沈主任还强调了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在解决问题、实验操作、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是主题发言环节,主题为“基于教师共同体的跨学科教研探索”。朝阳教科院小教研室孟青副主任发言题目是《双轮驱动构建跨学科学习新样态》。孟主任讲到,通过跨学科教研团队的搭建,教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融合的教研机制,以实现多学科联合开发和研制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孟主任以双轮驱动的方式,构建了跨学科学习的新样态,讨论了跨学科教研机制的应用,强调教学要做到“真情境问题解决和做中学”。 

  海淀区玉泉小学王红艳校长以《打破与重建,横联与纵深——玉泉小学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的教研探索》进行发言,王校长分享了如何打破重建跨学科主题实施课程的探索;实验中学顺义学校王韬老师分享的题目是:《学校教研团队跨学科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实践探索——以学生“靓校行动”为例》,王老师分享了他们跨学科学习项目的研究过程,强调了单学科主导的重要性,并以地理学科为例,设计出一个课程框架。 

  教研沙龙环节,主题为:《跨学科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与教研活动设计》,主持人是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综合实践教研室教研员刘玲老师,发言人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附属中学校长于瑞利,北京市第四中学初中(北海校区)教学主任卓小利,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教科研副主任李东林。沙龙主要围绕着“跨学科教研共同体的理解与挑战”,“跨学科教研助力教学融合”,“构建跨学科教研共同体的重要性”,“探讨AI助力在教育共同体中的应用”以及“跨学科教研工具的系统建设与评价”等多个话题开展了精彩的研讨。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王建平副主任进行点评。王主任谈到,在智能化时代,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这也让教学从单学科走向了多维,只有建立起保障机制,才能推动工作的发展。在跨学科教研机制建设方面,王主任也强调了机制保障的重要性,以确保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落实。同时,通过机制创新探索,讲述了如何构建跨学科教研的新常规,以推动学校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通过跨学科教研机制的构建,可以驱动教学管理的转型,实现学科学习和教研的有效实施。 

  最后,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詹伟华副主任总结发言。詹主任首先感谢了朝阳区教委、朝阳区教科院、首师大教育集团等各方的支持和努力。教育部的教育问题旨在提升北京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希望通过加强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在共同体视角下,共享好的课程资源,形成首都特色。在数字化时代,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以提升教学效果。最后,也期待能在更多的学校中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为基础教育服务。 

  本次研讨会,落实“全域教研”工作思路,实施集团化“主题”化教研,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专业高效、支撑有力的教学育人新格局。促进市区校教研模式转型,探索“跨学科”“集团化”教研新形态,做深、做实,做出效果。服务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搭建研究展示交流平台。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集团化教研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只要我们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朝阳教育必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版权所有 © 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
  京公安备11010502030592  
京ICP备2023006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