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千年兰亭序,漫步西湖祭忠魂
时间悄然而逝,同学们在绍兴探寻书法大师的兰亭后,乘车前往远近山光浓淡中,晓云凌乱越湖风的杭州,去我们向往已久的人间天堂。
兰亭
千年兰亭看千古
一曲流觞千古唱,至今犹记当年况。
修竹茂林叙幽情,戏水荷香书有望。
暮春三月群贤聚,墨香十里春风意。
右军旧时堂前树,今日少年拱门行。
曲水流觞,初秋和畅,时代的变迁洪流涤荡,岁月流珠文墨传承。兰亭四周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初入兰亭,首感茂林修竹,古韵幽滋,全然天地间万物皆宜的一派宁静之地。古树参天,那是历史的见证;茂林修竹,那是高雅的艺术;曲水流觞,那是群贤的故事。走进这群贤曾毕至之地,感受千年历史的韵味,倾听古代贤达的声音,熏陶书法艺术的情怀,享受溢满时光的墨香。
兰亭古韵
园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清雅秀丽,小径通幽,别具风味。
在研学导师的引领下,同学们来到鹅池。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倾听千年旧梦,述说着羲之爱鹅、养鹅、书鹅的美丽传说。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研学导师解说亭中之碑为清同治年间建成,繁体书写“鹅池”二字,“鹅”字相传是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故而被后人温情地称为“父子碑”。
沿着鹅池而上,目及的是兰亭碑亭,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核心,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80年代修复完成,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称“君民碑”。
“曲水流觞”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据传永和九年暮春农历的三月初三,羲之邀友共庆雅集,聚贤成诗《兰亭集》。王羲之欣然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写下《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每年很多游人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于是“流觞亭”乃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

历史知识竞赛
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让同学们重温当年岁月,你了解每一个事件背后的故事吗?你能把它准确放置在对应的朝代吗?
岳王庙
淡淡的山影,挽不住远去的将军,回环的山路,再现那场久远的战争,一杆红缨枪,冲杀得浑身是胆,飞骑白驹,立马前川,声音从空谷漾出——谁敢犯我中原!来到岳王庙,来到岳飞像前,心中的爱国情怀也呼啸而出,我们仿佛穿越千年,那岳飞的怒发冲冠,那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豪情壮志也铺展在我们的眼前。
诵读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西湖
“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胧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西湖有如西子,淡抹浓妆,神采不同,阴晴雨雪,风韵万千。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同学们来到杭州西湖,感受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船游西湖,聆听讲解,追寻西湖的历史风韵,在西湖的美景中受益匪浅。
印象西湖
最忆是杭州
《最忆是杭州》在西湖岳湖景区上演,以水为台、以山为景、以天为幕,糅合声乐、舞蹈、戏曲等文艺元素,创新演绎了《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梁祝》、《天鹅湖》、《欢乐颂》等中外经典名曲。
寂静的夜晚,在迷人的西子湖上,江南美景和千古传说,都在夜色和记忆里浮现绽放。同学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不一样的杭州,不一样的西湖。
每天在江南都会看到他不一样的一面。兰亭的静谧优雅,西湖的绿色生态,千面江南,千人印象,你的江南水乡又是什么样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