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话楹联 文化传承润心田

发表日期:2025-04-23 来源: 作者:衡英

  2025年4月22日,北京楹联学会原会长申士海与李山书记一行走进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讲座以楹联为纽带,串联起千年文脉,激发少年学子求知的热情,在校园里掀起了一阵探寻传统文化之美的热潮。

 
溯源寻踪:楹联里的文明密码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讲座伊始,申士海会长以一句精炼的定义切入主题,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追溯楹联的起源。从秦汉时期悬挂于门户的桃符,到五代后蜀君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中国第一副春联的诞生,再到明清时期楹联艺术的鼎盛发展,申会长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勾勒出楹联文化的脉络。他特别展示了苏东坡、顾宪成、陶渊明等古代名人创作的经典楹联,让学生直观感受楹联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平仄对仗:诗词里的文字游戏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当申会长启发学生诵读《笠翁对韵》片段,展示的学生从容大方,展现了我校学生的文化底蕴。针对楹联的核心要素“词性平仄对仗”,他以李白、杜甫的诗句为例拆解,深入浅出地解析平仄规律。为了让抽象的格律知识变得鲜活,申会长现场出题“上联,五年级学生迅速回应,工整的对仗赢得阵阵掌声。
 
互动赠书:点燃传承热情
  讲座最热烈的环节当属互动问答。申会长结合诗词与楹联知识,与学生问答,孩子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比如“楹联张贴时上下联如何区分?”,学生们踊跃举手,获得申会长赠送的《中国楹联经典赏析》一书。据悉,这些书籍均由申会长精心挑选,扉页上还题写了“品联韵之美,传文化之魂”的寄语。拿到赠书的学生们爱不释手,纷纷表示要好好研读。
 
文化回响:少年心间播下诗联种子

  “原来楹联不是简单的对联,而是藏着汉字的智慧和古人的哲思!”七年级学生在笔记中写道。李山书记感慨:“楹联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学会写对联,更能通过它读懂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围在两位专家身边,请教问题,合影留念。 

  此次讲座是我校读书月“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缩影。正如申士海会长所言:“当孩子们能用平仄对仗描绘生活,用楹联书写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便真正活在了下一代的血脉里。”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让楹联不再是古籍中的符号,而是成为少年们触手可及的文化伙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随着春风化雨般的文化浸润,相信会有更多年轻的声音,将楹联之美、诗词之韵传唱得更远、更响。 

版权所有 © 北京市日坛中学试验学校
京公安备11010502030592    京ICP备11010076号-2